江南·体育最新(JN SPORTS)官网入口-2024 European Cup

网站首页
新闻速递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闻速递
黄克剑教授在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201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来自: 时间:2015-06-25浏览:

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

——在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201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15.6.24)


黄克剑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今天,对于2015届同学说来,是立下一块人生界碑的日子;也许很多年过去后,你们这些经过苦读而终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同学,仍会对今天这一刻记忆犹新。在此,我以一个曾为你们授过课的老教师的身份,对你们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表示真诚的祝贺,也想借这个喜庆的氛围,在你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即将离校之际,对你们说几句辞别的话。

八年前的今天,2007年6月24日,有学生告诉我,“评师网”上一位同学为我的“《论语》研读”课写下了这样一句评语:“黄克剑的心中有一首诗”。那时我不会上网,现在也不怎么会。前些天,我在网上终于找到了这句话,说心里话,我很感动。从我告别我的学生时代起,我就几乎没有得到过什么奖励了,我也从未申请过任何奖项。但一位不知名的学生所说的话,却让我有如获大奖之感。当然,那位不知名的同学也许只是随口一说,而且也未必一定就是在褒勉我,因为“诗”也可以往空濛无着处去说。但无论怎样,在我的理解中,这是一句好话。正是因为这样,我今天愿意把这句话稍作改动,作为临别赠语送给2015届的同学。这改动过的话是: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

我即兴把“诗意”这个词藻作为我的赠语的主题词,看似不怎么经意,其实是分外郑重的。请相信,我确实是要把我心底认可的最恰当的好话送给了你们。而且,我还发现,在眼下许多好话重复率很高的情况下,我送给你们的这句好话不会跟别人说的有太大的重复。下面是我对我所谓“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的诠释。

首先要说明的是,把“诗意”当作赠语的主题词是我受了黑格尔一个说法的启示,尽管黑格尔并不是我所喜欢的几位西方哲学家中的一个。在我的阅读记忆中,黑格尔至少在他的《历史哲学》和《美学》中都说到了“散文”。他所谓“散文”不是就文学的一种文体而言,而是就人的生存状态缺乏诗意而言。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是以鄙夷的口吻品评罗马人的“精神”时说到“散文”的。他说:“(罗马)‘精神’的这种极度散文化,可以从伊特剌斯坎的艺术中看出来,这种艺术在技巧上虽然已经达到完善,而且忠于自然,可是它绝对没有希腊的理想性和美;同时这种散文化又可以从罗马法的展开以及罗马宗教方面看出来。”(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297页)黑格尔是以希腊人的“理想性和美”比勘罗马人的,相对于“理想性和美”的盎然诗意,他把以功利追求为依归的罗马人在艺术、法律和宗教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作“散文”。在《美学》中,黑格尔以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所描绘的“英雄时代”比勘他身处其中的“现代”。他认为,“英雄时代”的英雄们有着“个体的独立自足性”(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第229页),并以此批评了现代人的“散文气味”(上书,第246页)。黑格尔是推崇希腊人所讲求的“理想性和美”的,是推崇希腊人心目中的英雄的“个体的独立自足性”的;他把缺少这些精神性状的罗马人以至“现代人”的文化称之为“散文”。我今天说“诗意”,是相对于黑格尔所谓的“散文”而言的,它的主要内涵在于理想、个性、富于创造。十六年前,我出版了我的《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一书,书的“自序”中写道:“哲学并不就是理智的游戏,它借着运思的进退所透露的乃是心灵深处的蕴蓄……正像‘人心皆有诗’的信念曾一直涵润着我的心中那份不忍割舍的诗意一样,我对于人心皆有哲趣的执著亦是要在这个散文的时代为自己的灵府留住一点虚灵的人生眷注。”这相对于“散文”而说的“诗意”是寓托了一种哲理的,我今天作为赠语送给2015届同学的所谓“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其“诗意”之所指便承接着十六年前的思路。


一、“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这首先要留住的是一份“赤子之心” 。

“诗意”须从“真”说起,这“真”指的是那种本己的生命的真切。中国道家学说——从《老子》到《庄子》——千言万语,其“道”之所引导于人的,归结起来不外“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复朴” (《老子》二十八章)、“反其真” (《庄子•秋水》),而“法自然”、“复朴”、“反其真”的最直观、最形象的另一种说法则是“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或所谓“比于赤子” (《老子》五十五章)。与道家学说相通而异趣,儒家推尚“仁”、“义”却又以“乡愿”的伪善为“德之贼”(《论语•阳货》),从而申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而身处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甚至在以“超人”的名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时也要从“赤子”说起。他说:“赤子是纯洁和无怀,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初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楚图南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4页)“赤子”天真无邪而充满生命的潜力,这个“新的开始”,这个“自转的轮”,这个“初始的运动”、“神圣的肯定”,不正是生命朴茂处那点元气淋漓的诗意么?可以说,“真”或生命的真切是人生之诗意的根,没有了这根,生命的诗意便无从说起。因此,所谓“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最要紧的即在于守住你至可宝贵的“赤子之心”。你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年轻人虽然已经二十三、四或二十四、五岁了,但在我眼里,都还只是些孩子;比起我眼里的那些成人来,你们实在可以说是去“赤子” 未远,但愿你们千万不要忽略了生命中这点极易丧失的珍藏,千万不可在追逐权势、名利一类“求在外者”的东西时遗落了这“求在我者”、贵而在己的瑰宝。


二、“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就是要心存一份“虚灵的真实”。

什么是“虚灵的真实”?打个比方说,也许你们会觉得好理解些。动物只能随机感触事物的当下,而人却能从所感知的当下事物推求该事物可能达到的那种极致境地。例如,动物只能看到太阳、月亮映现在天幕上的那种轮廓,而人却能从这毕竟有缺陷的圆形推求到几何学意义上的圆;几何学意义上的圆是圆的极致或理想状态,它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画出来或造出来,但它却是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圆形圆到什么程度的唯一标准,因此它可以提供一个尺度、一个理想,督促现实中的人们把圆形画得更圆些,把圆形物造得更圆些。几何学意义的圆,就其永远不落在经验现实中而言,它是“虚灵”的,但用以标示它的圆周率——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每一位数都不是可随意杜撰的,就此而言,它又是“真实”不妄的,这既“真实”而又“虚灵”的情状,我称它为“虚灵的真实”。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从人人当下可感的“美”、“善”、“大”,推绎出了引导经验的“美”、 “善”、“大”却又永远不落于经验的“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或“美的理念”、“善的理念”、“大的理念”,这“美的理念”、“善的理念”、“大的理念”便是“美”、“善”、“大”价值取向上的虚灵的真实。在中国先秦,贤哲们也追求“虚灵的真实”。当孟子从“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这“四端”推求“仁”、“义”、“礼”、“智”,并把 “仁”、“义”、“礼”、“智”推绎到“大而化之”(《孟子•尽心下》)之境时,那“大而化之”之境的“仁”、“义”、“礼”、“智”即是儒家价值取向上的虚灵的真实。“虚灵的真实” 渊默而富于诗意,它是照亮感性真实的价值之光,凭着这由良知点燃的价值之光,一个生命真正达于自觉的人才可能会有他的信念和理想。


三、“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还在于培壅和养润创造的灵感所由出的个性。

任何真正的创造都不可能没有灵感的触动,而灵感的闪现总是无一例外地经由个性的通道。当然,我要说的不为划一的标准化绳墨所羁勒的个性并不是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的差异性。这里,我们不妨以艺术品为例来阐示个性之所指。真正的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又都在审美意趣上有其可普遍传达的典型性;既独一无二,又可普遍传达而能激发生命的共感,这即是个性。我希望2015届的同学将来都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人,而不是那种在尘俗社会一体化中仅剩下自然所赋予的差异性的偶然的个人。希望各位不要让自己成为某一时尚模式的一个例证,而要把自己造就为类似艺术品那样的个性化的人。一般的艺术品的命意出自艺术家的匠心,而人这件“艺术品”最终却要靠自己去成全、自己去塑造,就是说,你这件“艺术品”的命意者只能是你自己。所有艺术品——无论是诗或其他文学作品,还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音乐——都是富于诗意的,以此相推,人这件最难命意的艺术品又怎么能没有更深刻、更隽永的诗意呢?

2015届的同学们,“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的话题说到这里,虽不能说已经“尽意”,但也应该就此打住了。不过,在我的记忆里,我为之上过“《论语》研读”课的学生中,2009年入校的这一届同学当年对孔子学说的质疑可能更大些。今天我愿借讨论“诗意”的特殊语境解读孔子的一段话,权且作为对我的《论语》课所留下的遗憾的一点补救,也期望由此能对不少人心目中那种板起面孔说规矩话的孔子形象有所矫正。据《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曾说:“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这意思是说:古代的人有三种毛病,在当今的人身上也许已经看不到了。古时的狂放不羁的人纵情率意,当今的狂放不羁的人放荡妄为;古时的骄傲自负的人方正刚直,当今的骄傲自负的人蛮横暴戾;古时的愚钝笨拙的人朴直诚实,当今的愚钝笨拙的人大愚若智、挟私行诈。孔子说这段话是托重古人以讽劝今人的。在孔子看来,即便是“狂”(狂放),那也要纵情率意而不要放荡妄为;即使是“矜”(自傲),那也应方正刚直,而不要蛮横暴戾;即使是“愚”(愚钝),那也要朴直诚实,而不要挟私行诈。与纵情率意、方正刚直、朴直诚实关联着的“狂”、“ 矜”、“愚”固然仍是瑕病,但这瑕病却未尝没有“诗意”,未尝没有审美价值。其实,孔子的生命情调是“诗意”充盈的,即使谈论古今人的瑕疵,也可从其言谈中窥见一斑,至于载籍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一类描述,所说孔子灵府蕴蓄的诗意就更不待言说了。

真正说来,孔子当年所批评的“今”人,对于我们今天已是“古”人了,而我们今天的“今”人又如何呢?今日世风高下,也许各位心中自有分晓,似已无须赘说。这里,我只想凭着近七十年的人生阅历,对我所托望的2015届的同学们说:愿我在你们这一辈人中更少看到欺骗,更少看到伪饰,更少看到机诈,更少看到密告!也愿你们在历经岁月的风雨终于活到我这个年纪时,能在类似今天这样一个富于诗意或比今天更富有诗意的场合,能像我一样或者比我更好地向你们的后辈述说——“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