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最新(JN SPORTS)官网入口-2024 European Cup

网站首页
新闻速递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闻速递
本学期“青年国学论坛”活动预告
来自: 时间:2015-03-13浏览:
第二期: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高澄死因的史学史分析主讲人:张耐冬东魏武定七年八月辛卯,执掌东魏国柄的权臣高澄遇刺身亡。近代以来,学者们在分析高澄之死时,常从目的论出发,将此事视为一场政治谋杀,而幕后的主使者则是其弟、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但在较早的史料如《北史》中,此案事发前有头绪纷乱的前兆,牵扯到东魏政坛中的各方势力、似乎每一支力量都有谋杀高澄的可能,又似乎每一方都未曾直接参与,显得更像是一场意外。此状有如歧路亡羊,循此而行,并不能顺利推出近代历史学所得出的结论。本题拟从《北史》及其编纂时有关东魏北齐史的重要蓝本《北齐书》入手,探讨其制作情况,分析与高澄之死有关的不同言说容纳于同一部史书时编纂者所持的去取之意,附带检讨学界已有成说的得失。 第三期:非对象化之道:再读《老子》第一章主讲人:林光华《老子》第一章的重心是“常道”,疑难是“常道”为何不可说。本文在回应郭永秉与曹峰教授的基础上,对第一章进行全面解读,指出“常道”有四个特点:动而无死、生而无名、妙而可观、虚而可法。这四个特点可以概括为“非对象性”(non-objectification),常道乃非对象化之道,是主客二分之前的非对象化存在。言说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对象化行为,故“常道”不可说。“不可说”指无法用一般性的名言概念去说。《老子》中的对象化之道是由非对象化之常道派生而来,分别为:正反相成的“规律之道”、以柔克刚的“处事之道”与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之道”,分别代表老子在认识论、人生论与政治论上的主要观点。 第四期:梵汉对勘《大般涅槃经》主讲人:张丽香、李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