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青年国学论坛顺利举行
2015年4月15日下午,“青年国学论坛”第二期在国学馆204会议室有条不紊地展开。
论坛由李萌昀老师主持,林光华老师作报告,华建光老师与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的刘静博士做评论。我院杨庆中教授、韩星教授、诸葛忆兵教授、陈壁生副教授、陈伟文副教授、吴洋副教授、张齐明副教授、张耐冬老师、孙文博老师、郭文仪老师以及哲学院的刘增光老师参加了本次论坛。多位本硕博学生旁听了会议。不同专业,济济一堂。
林光华老师报告的论文题目是《非对象化之道:重读<老子>第一章》,报告将北大简《老子》文本与帛书本、王弼本对第一章进行了逐字逐句地解读,回应了学界有争议的观点,并从诠释的角度对“不可说之道”给予了现代的描述,突出“道”的非主非客特点,揭示一种超越主客对立的认识论的思维,领悟“常道”的可能性及其意义。华建光副教授对其涉及语文学的部分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有肯定,有疑问,并提出在哲学研究中运用语文学方法时需要考虑的诸多方法论问题。这一点也激发了在座诸多老师的讨论。大家基本认为,语文学可以为哲学义理阐释提供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中国哲学的研究离不开语文学以及哲学文本特定的历史,所以,对语文学的介入是学科所要求的,既需大胆利用,更需小心求证。这样义理的阐发也更有利,这无疑加强了哲学学科与小学学科之间的交流。此外,还讨论了《老子》的版本问题、北大简的编撰问题以及历史学科与哲学学科的关系问题。出席的老师热烈地讨论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李萌昀老师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大家的讨论与争辩做了总结。在三个小时的讨论中,文、史、哲、小学在思想与方法上的碰撞,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与观点。同中有异,异彩纷呈,不仅加强了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也加强了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是一次成功的建立在具体个案基础上的对文史哲与小学之交流与汇通,展开全面讨论的论坛。(文:王嘉玲、林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