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李白是“诗人中最资深的驴友”、“驴友中最杰出的诗人”真是一点也不为过。18个省、80多座山,729年,李白在安陆白兆山开始隐居。后又在桃花岩“构石室,开山田,日以读书、赋诗、弹琴、饮酒为事,一似绝意仕进者。” 726年,李白在襄阳结识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那时李白诗名尚小,而年长十余岁的孟浩然已名满天下。李白眼中的孟浩然既是一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又是徜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悦的世外高人。天性浪漫、爱游山览水的李白自然对孟浩然充满着敬佩与向往。孟浩然也是资深驴友,正是在出游的路上,他俩一见如故,建立了深情厚谊。 728年,一同游历了数月的孟浩然要乘舟前往广陵(今江苏扬州),于是二位风流潇洒的年轻诗人便在黄鹤楼前相别,留下了脍炙千古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734年,已“辞亲远游”了十年的李白重新路过襄阳。这时,他的仕途仍毫无起色。听闻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奖掖后人,求官心切的他绞尽脑汁希望得到韩荆州的提拔。他整理了自己的诗稿,洋洋洒洒给韩荆州写了一封信表达求荐的迫切心情和入仕的强烈愿望。这封信开门见山便给韩荆州戴了顶高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显然是李白自己的话,却巧借天下谈士之口说出。试想,这句话如果由李白直接说出,难免会落得阿谀奉承之嫌,搞得不好会引起对方的厌恶。光用“我听人说”,则说服力不够,像无稽之谈。而我听到“天下谈士”都在“相聚而言”,可见您多么德高望重。天下谈士都如此敬仰您,那我想拜见您也就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何时、何地、何人相聚而谈呢?机智的李白含糊带过,让人查无实据,听起来却煞有介事,乐于接受。想不到天生一副傲骨的李白不但会拍马,而且拍得高雅、拍得有水准。这样令人惊奇的反差,折射出了古代文人的诸多无奈。
然而,由于各种机缘巧合,这篇文章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此后的七八年里,李白仍然过着四处游历的生活,等到玄宗召见时已是42岁高龄了。
仕途的浮沉坎坷、人生的辗转飘零、内心的茫然失落,交织杂糅,剪不断理还乱。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孤高傲岸的谪仙人为何也会有这样的凡人之举了。
3、武汉黄鹤楼
李白的诗集里边有十几首都是写黄鹤楼。两位器宇轩昂的诗人的分别,为黄鹤楼留下诗意的传说;“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为武汉赢得“江城”的美名。诗仙李白的到来,为仙气萦绕的黄鹤楼增添了更多的浪漫情怀。
传言,在黄鹤楼前,自诩“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第一次放下自己的狂傲不羁,面对崔颢的题诗怅然吟出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搁笔而去,给后人留下一个充满想象的背影。虽后世之人称此乃好事者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想对于黄鹤楼,李白一直是耿耿于怀的。以至于二十年后游览南京,仍欲与崔颢的《黄鹤楼》一较高下,写下著名的《金陵凤凰台》。
除了李白外,唐朝几乎每位诗人都热衷旅行。诗圣杜甫,20岁起便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漫游。744年,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遇,造就了诗歌史上最著名的同游,也在我国文学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后来他们在开封又遇到了高适,还结成了三人“自助旅行团”。
作者:李姝,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16级博士。